5月17日,第十期回天治理论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经验研讨会在华北电力大学顺利举办。
华北电力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房方在致辞中指出,华北电力大学与昌平区合作基础深厚,历经十期探索,回天治理论坛已成为校地协同创新的重要纽带。面向第三轮回天行动计划,希望回天治理研究院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和“一融双高”的示范作用,进一步创新与回天地区的合作模式,构建常态化、制度化、平台化机制,为超大型社区治理的“回天模式”贡献更大力量。
北京市昌平区副区长张硕在致辞中指出,回天地区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模式为牵引,推动“睡城”向“活力之城”转变,今年是持续推进回天行动计划的谋划之年,回天地区将继续打造大型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城市样板。本次论坛是十届论坛的持续创新成果,昌平区希望能够与华北电力大学等高校携手合作,共同推动回天治理再上新阶。
本次会议共发布两项报告,一是《回天地区基层协商议事参与社会治理模式研究报告》。该报告围绕回天地区“回天有约”基层协商议事体系,系统评估了回天地区基层协商议事工作的社会效果、问题不足和意见建议。报告由昌平区委统战部副部长赵婧进行发布,课题组组长、民盟中央社会委员会副主任、民盟昌平区工委委员、民盟华北电力大学支部主委、回天治理研究院姚建平教授对研究报告内容做了进一步说明。
二是昌平区社会工作领域案例库和资源库阶段成果发布。2025年昌平区启动了社会工作领域案例库和资源库建设项目,总结提炼社会治理典型案例、打造具有昌平特色的专家、社会组织、高校资源支持体系。报告由昌平区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王红彬发布。
会议第一阶段由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梁平主持。
在主旨发言阶段,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讲席教授何艳玲以《理解“基石”:当前基层治理的几个重要问题》为主题,从“大国发展如何实现为了人民的有效治理”为核心思想,提出基层治理的基石是推进民情基建、有效治理的是创新人民算法、财政支出的重点是塑造治理场景三个大命题,并分别进行了详细阐述。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李志明教授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的实践逻辑与运行机制》为主题,扎根典型案例,构建政治引领、组织引领、能力引领、机制引领“四维引领”分析框架,系统阐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的作用机理。中国慈善联合会张晓青副秘书长以《党建引领社区慈善,共绘基层治理同心圆》为主题,在对社区慈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通过多个案例细描,展现了社区慈善在基层治理创新中的重要意义。浙江工商大学英贤慈善学院副院长周俊教授在《“三治结合”建设中党的领导及其实现路径》报告中,以浙江桐乡为例,分析了如何从政治势能到治理效能,以及引领和保障、嵌入基层治理、社会组织党建等党组织领导作用的实现路径。
会议第二阶段由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回天治理研究院副院长陈建国主持。
两个圆桌论坛邀请街道、社区和社会组织的一线工作人员分享了他们参与基层治理的经验和体会。
第一场论坛以“协商议事赋能大型社区治理”为主题,邀请了东小口镇社区办科长丁莹、回龙观街道金域华府社区党总支书记闫晖、天通苑北街道天通中苑第二社区党委书记尤悦、史各庄街道领秀慧谷社区党支部书记郭荣华、天通苑南街道接诉即办专班科长李廷辉,围绕“有事好商量”东小口镇协商议事品牌,协商议事主题规则内容,协商议事在楼门文化打造、公共空间改造、接诉即办工作中的作用等方面,分享了“回天有约”协商议事的典型经验。
第二场论坛以“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为主题,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田野课堂教学中心副主任、副教授李丁、昌平区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副主任张秀静、昌平区龙泽园街道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秘书长樊婧云、昌平区霍营街道霍家营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负责人王云环、昌平区它山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冷冬晓,分享了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典型经验。
圆桌论坛阶段由昌平区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李月亮主持。
新起点、新征程。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将推动回天治理研究院持续发挥作用,为建设超大型社区治理的回天样板贡献更大力量。
初审:刘宇轩
复审:刘妮娜
审核:梁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