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乡村振兴,语你同行”实践团队获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作者: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2022-10-25       来源: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学院“乡村振兴,语你同行”实践团队获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实施方案》,加大民族地区、农村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助力乡村振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院组建由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姚建平教授和团委书记崔灿担任双指导教师,本研12名学生组成的“乡村振兴,语你同行”社会实践团。近日,团中央公布2022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评选结果,其中“乡村振兴,语你同行”实践团获评2022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荣誉称号。

实践团于8月3日-8月11日先后前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伊州区、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区余粮堡镇王文村、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倒淌河镇、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考亭村五个较为典型的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开展调研。

调研中实践团制作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实地发放并有效回收调查问卷200份,入户走访30户,运用spss分析进行数据整合、对比论证,最终形成了3万4千字的调研报告,为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数据参考和政策建议。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王文村村民的合影)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少年宫孩子们的合影)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考亭村村干部进行深入交谈)

(图为实践团成员对当地村民进行问卷调研和访谈)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村民家中进行访谈)

实践团制作推普宣传海报2张、推普宣传视频1个,自制普通话在线教学资源包14个等推普学习资料。围绕青壮年劳动力以及留守妇女重点推普群体制作普通话宣传手册,并在实践地发放了120本宣传手册,并附上音频二维码,方便学习。

实践团成员立足专业所学,将普法与教学相结合,切实提升推普成效。实践团以普通话教学为基础,向当地居民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多部法律,帮助当地居民学会了如何去查找相关法条和司法解释,帮助其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增强群众法律意识,引导及促进居民积极使用普通话,以法助农,以法促兴,体现专业特色。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天山区沿街以普通话进行普法)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向少数民族孩子们进行示范性教学)

实践团创新性地开展了推普+中华优秀文化、推普+红色革命故事的特色推普教学。从中华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故事入手,对学龄前儿童和青少年学生的平翘舌、多音字进行了示范性教学。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中感悟汉字语言之美,从红色革命故事中传承革命精神,为推广普通话和规范汉字赋能。

(图为实践团成员正在向孩子们讲解汉语拼音规范)

线上线下同步开展“推普+特色课堂”,开设了书法习堂,音乐教室、线上讲座等特色课堂。在书法习堂中,实践团引导当地儿童规范书写常用汉字;在音乐教室里,实践团成员带领小朋友学唱《童心向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歌曲,在清澈的歌声中表达对党的热爱;在线上推普讲座中,实践团向藏族同学们普及了普通话的发展历史、普通话音与字,并重点讲述了驻村干部黄文秀的扶贫事迹,让藏族孩子们对党员的先进事迹有更深了解,为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

(图为线上推普课堂)

(图为推普书法课堂成果展示)

实践团发挥新媒体宣传效能,创建团队公众号实时展播实践过程,发布线上推普学习资料,获得了2200+浏览量,得到了中青校园、北京学联、搜狐、多彩大学生和大学生新闻网5篇新闻官方媒体报道,在实践结束后收到了来自实践地的3封表扬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