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0日,在人文学院副院长、能源基地主任王伟的主持下,北京能源发展研究基地在主楼D333举办了第四期“京津冀雾霾治理一体化”学术沙龙。此次学术沙龙以“美国新能源发展、绿色就业及雾霾治理”为主题,邀请了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易洪涛博士作为主讲嘉宾。能源基地部分研究员和人文学院相关专业研究生参加了本次学术沙龙。
易洪涛博士现为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约翰格兰公共事务学院助理教授、Battelle科技政策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公共行政与政策学院攻读博士期间,其师从Richard C. Feiock(《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执行主编)和Frances S. Berry(政策创新理论创始人,现任美国公共管理研究学会主席),主要从事能源与环境政策、政策网络与政策过程、新能源与经济发展等方向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多在《Energy》、《Energy Policy》、《Review of Policy Research》和《Policy Studies Journal》等学科顶尖期刊上发表。
研讨会上,易洪涛博士分别介绍了美国和中国的绿色就业现状,并通过数据分析经济发展与环境因素对绿色就业的影响。易洪涛博士认为,经济效应和就业效应在不同的绿色就业类型下,其政策表现和政策需求也是不同的。随后,能源基地多位研究员都纷纷就绿色就业的地区、行业和产业性差异,政策溢出效应等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人文学院副院长、能源基地主任王伟对此次研讨会作出点评和总结,认为易洪涛博士对中美绿色就业政策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并指出我国的绿色就业还需要国家的大力扶持,政府在绿色就业中应发挥主导作用,而能源政策则更应该进行多方面的评估,不应仅仅关注新的项目,应更加关注既有项目的利用效率。
通过此次学术沙龙的交流,与会者从多个角度、不同层次深入探讨了关于中美绿色就业方面的政策问题研究,特别是易洪涛博士对政策模型的讲解更是为北京能源发展研究基地今后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思路。最后,人文学院副院长、能源基地主任王伟聘请易洪涛博士担任能源基地兼职研究员,易洪涛博士欣然接受,并表示将与能源基地其他研究员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助力能源基地的科研发展。(刘梦怡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