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新学期第一天,刘校长到人文学院课堂听课,随后与人文学院和政教部全体班子和教授代表进行了座谈。
在北京校部教一楼441教室,刘吉臻校长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与法学1101班和1102班的同学们一起听了人文学院赵旭光老师的《刑事诉讼法》课。听完课后,刘校长谈了自己的感想:“赵老师的课讲得非常好,概念清晰,引人入胜,听这样的课是一种享受!目前,我们的国家逐渐进入一个法治社会时代,你们学法学是大有可为的,行行出状元,希望华电法学也能培养出法学界的精英。”刘吉臻校长点评的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即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随后,刘校长与人文学院和思政部领导班子及教师代表座谈。人文学院院长、思政部主任苑英科、人文与政教党总支书记蔡利民、人文学院副院长王伟、方仲炳;党总支副书记王硕,教授代表周凤翱、王学棉等参加了座谈。
苑英科院长首先向刘校长汇报了今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法学、公共管理和马克思主义三个一级学科的得分情况,总结了学科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并就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项工作进行了简明扼要的汇报。他说,人文学院和思政部依据现有的学科基础,正在积极引进人才、凝练创新和交叉学科发展方向、构建结构合理的学术团队,争取以学校“文理振兴”为契机,实现科学发展。
在听取了汇报后,刘校长首先简要评价了到人文学院课堂听课的情况,他从学生到课情况、课堂秩序、教师授课进程、逻辑思路、语言表达等方面高度肯定了赵旭光老师的讲课水平,并说由此看出人文学院的发展状态非常良好,师生的精神状态非常良好,保持并发扬这种状态,华北电力大学的文科大发展就有希望。
随后刘校长就学校文科发展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学校近年来认真分析发展形势,郑重提出“文理振兴”战略,文理学科的振兴对学校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学校的发展和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都具有非均衡性,在某一发展时期,要抓住主要矛盾,突出发展重点和难点。任何学科的发展都要遵循规律,适应社会要求,突出办学特色。华北电力大学作为一所以工科为基础的大学,在迈向多科性、研究型大学的过程中,发展理工科是遵循教育规律的必然也是适应国家和市场需求的迫切需要。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办学实力的增强,文科已经到了学校整体发展战略中必须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学校适时提出了“文科振兴计划”,就是要尽快以扎实的措施和行动促进文科快速发展。当然文科的发展和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华电的文科发展依然处在初级阶段,要充分认识到发展过程的艰巨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起一个学科究竟需要多少年,这必然有其规律性,有着不可跨越的阶段性规律。最近几年,文科发展的状态越来越好,汇聚了一批人才,部分学科领域已经取得良好发展的基础。当前文科发展的重要任务不仅仅要着力做好文科发展规划,而且要有具体的行动。要尽快摸清家底,抓到要害,找到突破口,以现有人才为基础,大力引进优秀人才,凝练好方向,积极融入社会,寻找发展机遇,找到发展方案,局部突破,稳步推进,从而实现振兴。
刘校长指出,本学期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好,切实落到实效。他指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落到实处,就要求领导干部为民、务实、清廉,为民就是要为广大教师创造叫教学科研和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为广大学生创造学习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务实就是要找到具体的措施和办法激励大家的积极性,保持发展的良好状态和可持续性;清廉就是要廉政,但领导干部廉政并不是说要让教师跟着领导过苦日子,要开源节流,创造发展资源。
刘校长重点强调了学生培养质量问题,他指出,人才培养是我们的第一要义。我们的教学工作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切实做到教书育人。意识形态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政治责任,对此不可掉以轻心。每一位教师都要把自己所担负的政治责任落到实处。他希望学院在新的学期里把学生的教学、教师的科研工作做好,希望人文学院和思政部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引导和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最后,刘校长勉励人文学院和思政部继续整合资源,加强谋划,选择好突破口,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比较突出的成果,并与人文学院和思政部领导班子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