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2021年十件大事

作者: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2021-12-31       来源: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2021年十件大事


1.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化理论武装

按照学校党委统一部署,组织全院教职员工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深入学习党的百年奋斗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全面领悟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积累的新鲜经验深刻理解“两个确立”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历史地位,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师生员工的头脑。

2.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打造党史学习教育品牌

学院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开展学党史学习教育。依托回天治理研究院平台,与14个社区党组织签署“学党史 进社区”党史学习教育携手行动协议,把党史学习教育与社区党建引领有机结合,取得丰硕成果;立足师生理想信念教育,利用北京市丰富的红色资源,开展“学党史、铸信念”师生共同成长行动,开拓了党史学习教育新途径,提升了学习教育效果;积极开展“百年党史悟初心·青春奋进跟党走”系列主题活动,成立师生党史研学团,打造“读讲唱演行”沉浸式体验教育,组织举办朗诵剧展演、灼知讲堂、共读经典、红色北京、打卡微景观等多样化专题教育,取得显著成效。

3.聚焦“双碳”目标“新文科”建设,制定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特色发展,坚持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华北电力大学“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华北电力大学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提出“十四五”总体目标:按照“入主流、有特色、高水平”发展思路,打造支撑“双一流”发展、引领大学文化建设、具有特色鲜明、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新文科”;在实施举措方面,努力提高人文学科对“双碳”目标的贡献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对大学人才培养和文化建设的贡献度,坚持“人才兴院”战略,坚持党建引领事业发展

4.积极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施“课程思政培育计划”

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评价工作的根本标准,积极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率为100%,采取多种途径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在北京高校第十二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田海鑫荣获文科类A组二等奖,同时获得最佳教案奖和最佳教学反思奖,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2项成果分别获得学校教学改革成果奖特等奖、一等奖;持续推进在线课程建设3门慕课正式上线。制定《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课程思政培育计划”实施办法》,支持20门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

5.学位点建设取得新突破,学位点布局得到全面优化

整合汉语言文学和广告学力量,申报获批新闻传播专业硕士点;整合法学、公共管理与社会工作等专业力量,申报获批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点;学位点覆盖学院所有本科专业,形成了法学、公管、新闻与传播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为学院“十四五”期间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截至目前,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139人,全面超越所覆盖本科专业学生数量,学院在综合性、特色化的基础上,初步迈入研究型学院行列。

6.科研成就显著,智库成果喜人

圆满完成本年度科研经费额度。“双一流”建设项目成果丰硕,出版学术著作10部。聚焦“双碳”目标,成立“碳中和”法律研究中心;刘冰完成的《我国“拉闸限电”现象折射出的管理制度问题与应对建议》获得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性批示。徐颖在光明网理论频道发表文章《在法治轨道上大力推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并获国家能源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王祥喜同志肯定性批示;刘妮娜主持完成的《中国农村互助养老研究报告》由中国老龄协会正式发布,“多渠道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老旧小区改造调查研究”青年教师社会调研项目,入选“北京高校师生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双百行动计划’优秀示范项目”。

7.人文学院荣获北京市“七五普法”先进集体

《中共北京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关于通报表扬北京市“七五”普法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公布了北京市“七五”普法先进集体296个,先进个人295名。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荣获北京市“七五”普法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在“七五”普法(2016—2020)期间,在学校党委的全面部署下,人文学院党委成立普法领导小组,构建“七五”普法大协同格局;有效推进校园普法,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服务“回天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助力昌平区法制建设,组织师生600余人次,为社区居民、农民工以及驻昌企业、社会组织开展普法教育;依据疫情防控新需求,创新普法新形式,在昌平APP开设法治工作专栏,推送法治宣讲信息200余条,网络点击量超过3万余次。学院将“七五”普法作为依法办学、服务社会的重要抓手,在校园普法、昌平区法制建设和回天治理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声誉。

8.依托回天治理研究院,打造“新文科社会实验区”

持续参与回天行动计划”,推进教育教学与社会服务的深度融合,打造“新文科”社会实验区。作为创办方,积极参与举办“回天治理论坛”,推出多项调研成果;积极参与回天地区政民议事厅建设活动;持续开展“百生百社”调研实践活动,调研实践团分四个组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前往领秀慧谷社区、回龙观新村、华龙苑北里、龙跃苑东四五社区居委会、龙跃苑东二社区及龙禧苑社区居委会开展调研实践活动;在服务回天治理行动中,积极推进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改革,构筑立德树人高地;坚持问题导向和实践导向,努力提高研究生论文选题水平,切实“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9.统战工作取得新成效,2名教师当选昌平区政协委员

认真学习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积极构建统战工作大格局,班子成员密切联系统战对象,15名党外知识分子是学院建设的重要力量,覆盖学院主要学科和各年龄段,他们聚焦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建言献策、在参政议政方面作出了突出成绩,姚建平、李红枫当选政协北京市昌平区第六届委员会委员。

10.坚持实践导向,打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

持续推进立学·立志·立心辅导员工作室建设,把社会实践、专业培养、创新创业相结合,把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发挥专业教师引领作用,推出44个实践选题,组织82支实践团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8支实践团队获得校级以上奖励,孵化北京市挑战杯一等奖1项聚焦学生思想引领,搭建多维立体学生成长平台,立足专业,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指导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着力打造“生涯发展训练营”就业助力品牌。围绕学生就业方向和专业发展需求,邀请知名校企讲师、优秀校友返校宣讲,开展线下线上讲堂、活动11次。崔灿荣获2017-2021年北京市优秀辅导员,撰写网文荣获第五届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三等奖;马海红获得2021年北京市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优秀指导教师奖院团委荣获学校红旗团委称号志愿普法项目获批2021年昌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培育与扶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