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与传播交流座谈会
2019年5月17日下午四时,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立学读书会受邀参加中国古典诗词学习研究与传播交流座谈会。会议特邀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词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杨雨教授莅临指导。
杨雨教授就培养学校诗词研究学术氛围给出了很多具体案例和可行性建议。她谈到中南大学的培养思路是加强学校与其他高校交流,多带学生调研了解,拓宽眼界。同时中南大学的调研交流注重与媒体的联动沟通。学校也会定期举办诗词方面的比赛,并配有实质上的奖励来激励学生。每周日学校都会有针对全校开放的诗词吟诵课堂,采取老师指导,以老生带新生的教学模式。杨雨教授鼓励学生为诗谱曲,甚至愿意和学生一起为同一件趣事作诗,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在交流问答环节,杨雨教授细致回答了我们的诸多疑惑。从她款款的讲述中我们了解到原来直抒胸臆和斟酌字句、精炼表达并不矛盾,因为修改也总是基于情感的。她理解学生学业和诗词爱好总难平的问题,她给出的态度是包容的。她并不强求每个人都会向她一样为诗歌痴迷,但她会尽力传播一些,如果1000个听众中哪怕有5、6个因她对诗歌产生了些许不一样情愫,她就觉得已经很有意义。
立学读书会代表何雨蒙同学有幸抓住了杨雨老师最后一个的提问机会。她一直很喜欢杨雨老师对纳兰词的解说,纳兰性德也是她少女时代一直痴迷的词人。但是父母觉得纳兰词过悲,反对她的这一爱好,她觉得很苦恼。
杨雨教授对雨蒙同学对纳兰性德的喜爱表示理解。因为他词作中细腻的情感很契合少女多愁善感的情思。但是杨教授提醒我们不要忘记作为一个皇帝的侍卫断不可能是个脆弱的人。他也写了很多豪迈的诗篇,只是没有那些悲切时的作品流传广而已。
当何雨蒙同学问到媒体曝光率是否对杨教授的学术产生影响时,杨教授直言不讳地承认是影响她的学术的,现在她也在收缩自己的社会影响,希望更多地将重心转移到学术上来。但是虽然学术产量有所减少,但是杨教授的学习和读书并没有停止。她一直在学术上精益求精,她说:“我既不想在学术上重复别人,也不想在学术上重复自己。”
中国古典诗词学习研究与传播交流座谈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虽然与高校和名师的交流暂落帷幕,但是活动留在立学读书会的诗韵依旧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