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2022年十件大事

作者: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2023-01-12       来源: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2022年十件大事


一、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把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头等大事切实抓好。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4次;各教工党支部坚持周二学习制度,把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与立德树人、师德师风建设和各项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党员领导干部坚持领学,带头宣讲,在学习中起模范带头作用。

二、全力投入校园抗击疫情战斗。按照学校统一部署,领导干部、学工队伍坚持在校园值守,做好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下半年校园发生疫情以来,学院领导担任7A学生宿舍楼长,深入学生宿舍工作;学工队伍积极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和各项防控任务。学院负责12号学生宿舍楼后,学院领导、教工支部书记、青年教师和辅导员担任楼层长,圆满完成疫情防控工作;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学院整合各方面力量,克服诸多困难,做好感染学生转运、隔离等服务工作,保证研究生初试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三、全力开展党建标杆院系创建活动。加强理论武装,切实做到党委与基层党支部“联合学”,立足学科特点“重点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充分发挥二级纪检员的作用,把党风廉政责任落实到人。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召开意识形态专题工作会议,签订形态责任书,强化意识形态专题学习,压实基层党支部的政治责任;加强基层党支部对标建设,推进“双带头人”工作室建设;加强统战工作,2名教师获昌平区优秀政协委员,1名教师获昌平区政协提案先进个人。

四、人才队伍建设进入新阶段。成功引进4名优秀青年教师,完善了师资队伍结构;1名教师进入**人才支持计划答辩环节,标志着学院高层次人才工作的新进展;各类人才积极发挥应有作用,使学院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均取得长足进展。

五、法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21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的通知》(教高厅函﹝2022﹞14号),正式公布2021年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建设点名单,法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实现学院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的突破。

六、入选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学院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培育计划”,培育10余门课程思政示范课;探索“以融入为要义、以问题为导向”课程思政建设新路径,成功召开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课程思政研究专场;《合同法》入选学校第三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实现了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的新突破。

七、“新文科”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学院积极推动中文、广告学专业的交叉融合,网络与新媒体本科新专业招生49名,并按全新教学计划进行培养,加强新近获批的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点建设;整合学院保定、北京两地师资力量,打造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点;学院高标准制定新闻与传播和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为2023级招生和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八、积极推进有组织的科研活动。围绕“国社科”等国家级课题申报,做好统筹规划和各项服务工作,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其中,一般项目1项、青年项目1项、后期资助项目1项;成功召开人才成长“国社科”之路座谈会。加强智库建设,持续参与“回天治理行动计划”,与昌平区正德社区服务中心达成合作框架;1名教师主持的项目获北京高校师生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双百行动计划”优秀项目;1名教师研究成果获昌平区政协2022年度优秀提案。

九、研究生招生与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法学硕士、公共管理学术硕士、法律硕士和公共管理专业硕士招生规模稳中有升。高质量保障沙河院区专业硕士课程的正常开展。MPA研究生在第六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中挺进全国100强,获得三等奖。

十、学生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坚持学工队伍建设的职业化、专业化,学生工作的精细化、精准化,充分发挥“立学·立志·立心”学生党建工作室的引领作用,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学院团委获学校“特色团委”称号,1名辅导员获第八届北京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二等奖,并入选华北电力大学第三届“我身边的好老师”;构建双导师、跨本硕、多学科的实践育人机制,2名教师指导的“乡村振兴,语你同行”实践团队获2022年全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荣誉称号、2022年“青年服务国家”首都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2名教师获2022年“青年服务国家”首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