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匿名评审实施办法(试行)

作者: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2025-03-19       来源: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文件

 

华电人文〔2025〕1号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匿名评审实施办法(试行)

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学位论文质量,根据《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和答辩的有关规定》,结合学院研究生培养及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匿名评审资格审查

(一)申请者需成绩合格,方可参加硕士学位论文的匿名评审,学院各教研室、各专业学位管理办公室负责审核本方向研究生成绩、学分是否符合学校规定,不满足毕业要求者不得参加论文送审。

(二)申请者需交清学费,方可参加硕士学位论文的匿名评审,各教研室、各专业学位管理办公室负责审核本学院研究生学费缴纳情况,欠费学生不得参加论文送审。

(三)根据学校相关文件要求: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应满足培养方案规定的科研成果要求并审核通过,方可参加硕士学位论文的送审。各教研室、各专业学位管理办公室负责审核期刊论文是否符合要求。

(四)申请者需通过学术不端检测。在学位论文打印、送审之前,必须在学院规定的时间内将学位论文的定稿电子版上交学院。学院研究生秘书负责学术学位研究生论文的检测工作,各专业学位培养办公室负责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论文的检测工作。逾期不交者,学院不再接受论文检测,将视为自动延期答辩。

学院将学术不端检测结果返给各教研室、专业学位培养办公室和研究生指导教师。研究生指导教师应履行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确保所指导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质量,使学生学位论文符合院系和学校的论文标准,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对于检测系统所得出的文字重合率在30%之内(含30%)的学位论文,经过导师同意后可以送审。对于检测系统所得出的文字重合率大于30%小于等于50%的学位论文,经过导师同意后可以进行一次修改,修改后论文的文字重合率小于等于30%,允许送审,否则推迟到下次答辩。对于检测系统所得出的文字重合率大于50%的学位论文,一律推迟到下次答辩,本次答辩不再受理。通过学术不端检测并经导师同意后,送审。

二、匿名评审论文的提交

参送匿名评审的硕士学位论文需由各教研室、各专业学位培养办公室收齐后提交电子版

参送匿名评审硕士学位论文格式要求:①论文封面隐去作者姓名;②中英文扉页隐去作者姓名、导师姓名等个人信息,保留学科专业名称及论文题目;③论文原创性声明上作者、导师处不要签名;④论文使用授权书上请勿在作者和指导教师处签名;⑤发表学术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等仅以第几作者注明即可,不要出现作者或他人姓名;⑥删去致谢页,作者简介页;⑦论文打印格式参照研究生院网页“学术硕士学位论文撰写规范及范例”和“专业硕士学位论文撰写规范及范例”模板。

三、匿名评审评议指标与程序

(一)凡申请硕士学位人员的学位论文均属匿名评审范围。学院通过第三方研究生管理系统论文评审平台送审。

(二)每篇匿名评审论文送2位同行专家评审(申请优秀论文送3位同行专家评审),专家按照评议指标逐项评议打分,并给出“同意答辩”“修改后直接答辩”或“不同意答辩”意见,并按百分制给出分数。

四、匿名评审结果处理办法

(一)评阅结果均为“同意答辩”意见的,准予进入论文答辩环节。

(二)评阅结果中有“修改后直接答辩”,且没有“不同意答辩”意见的,须修改论文,经指导教师审阅通过,准予进入论文答辩环节。

(三)评阅结果中有1份“不同意答辩”意见的,可由学生本人提出增评申请、导师签署意见,由学院聘请1位同行专家进行增评。

增评结果处理:以上情况增评结果若无“不同意答辩”意见,准予进入论文答辩环节。增评结果若有“不同意答辩”意见的,不得进入论文答辩环节,须修改论文,半年后重新申请匿名评审。

(四)评阅结果中有2份“不同意答辩”意见,不得进入论文答辩环节,须修改论文,半年后重新申请匿名评审。

(五)凡评审专家认为学位论文存在作假情形且证据确凿的,实行一票否决,并按相关文件进行处理。

(六)论文增评以及重新申请匿名评审,论文评审费用由指导教师承担。

五、附则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生效,送审相关日期,学院另行通知。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拥有本办法最终解释权。

 

附件: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2025年3月18日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书

 

评议项目

评价要素

优秀

良好

一般

较差

选题与综述

选题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对相关领域发展现状的归纳、总结情况。

( )

(  )

( )

( )

创新性及论文价值

研究方法的科学性、规范性;达到解决问题目标的情况;研究框架、分析逻辑、论证严谨性;研究资料、数据或论据的翔实、有效、充分性;研究成果或结论的可靠性。

( )

(  )

( )

( )

科研能力与基础知识

反映学生系统掌握本学科专业相关理论、专业知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

(  )

( )

( )

论文规范性

引文的规范性,学风的严谨性;文字表述的准确性、流畅性。

( )

(  )

( )

( )

评阅分数

请给出百分制总成绩分数:(   )


 

评阅意见

请在评阅意见相应位置处勾选:
( )A 略作修改后,同意其参加本次答辩(90-100分)
(  )B 修改后,同意其参加本次答辩(75-89分)
( )C 须做重大修改,不同意其参加本次答辩(60-74分)
( )D 未达到基本要求,不同意其参加答辩(59分及以下)

熟悉程度

(  )很熟悉 ( )熟悉 ( )一般

如推荐优秀,评议项目各项应为优秀或良好,并且评阅分数应为85分及以上。

推荐论文评选

( )推荐优秀 (  )不推荐优秀

对学位论文的学术评语(请对论文的学术水平、创新性及不足之处和建议等作出详细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