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年会系列活动之二:畅谈中国传统文化——孔子与当代中国、庄子的逍遥与无为

作者:文/韦旭丹 2017-12-07       来源: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2017年12月6日晚7点在教三A223举行题为“畅谈中国传统文化——孔子与当代中国、庄子的逍遥与无为”学术交流年会系列活动。活动由人文院学术部和立学读书会联合主办,特别邀请读书会成员王海东、陈曦分享读书感悟,旨在响应学校年会的号召,活跃人文院学术氛围,激发同学们的读书热情。

  活动开始,王海东由孔庙楹联展开,结合当今中国的实际,讲述了自己对《论语》、对儒家文化的深刻理解。他谈到,儒家思想影响巨大,是中国文化的认同,而《论语》是儒家思想最经典的著作,值得当代青年一读再读。《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王海东认为,《论语》通篇看似无逻辑、看似朴素,然而微言大义,对现代人的生活有着重要意义。孔子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传递的是一种孜孜不倦的执着精神,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王海东还谈到了他对“圣人”、“天人合一”的理解。他指出孔子是从百姓当中走出来的,即为“圣”,孔子“天人合一”的观点是强调人值得尊敬,人可以经过教化变得像天地一样伟大,为人者,要从容、庄严、敦厚、有气节。儒学中的“信”可以是诚信、相信、信仰,王海东说到他所理解的“信”更偏向于信仰,因为内心的安定与满足来自于信仰。在看待物质上,王海东认为孔子对于物质是一种豁然的态度,当代物质生活提高,却有很多人过得不开心,就是因为现代人的快乐是通过对比得出来的,因此好的心态才是快乐的本源。王海东还提到,《论语》之所以得到很多人的认同,是因为它道出了“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东西。紧接着是陈曦讲述分享他读《庄子》的感悟。陈曦首先介绍了《庄子》的体系架构,让同学们对《庄子》有更直观的了解。陈曦谈到了关于庄子豁达的生死观和无为的快乐两个方面。陈曦讲到,庄子追求的是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其对于生死的理解是“有如黑夜与白天的轮换”,因此庄子可以在丧妻之痛中“鼓盆而歌”。陈曦用自身的经历讲述了他所理解庄子的 “忘记的快乐”,过多的关注外在的快乐反而不快乐。对于庄子的无为思想,陈曦认为,“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无为而无不为”。陈曦还谈到了他对“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感悟,老朋友即使很久不联系,也仍有深厚的感情。《庄子》一书留下了优美的文字,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础,陈曦建议,我们应当学习庄子豁达的人生态度,逍遥地活在世界上,不为外物所扰。

  两位同学的分享结束后,同学们对他们的发言给予了热烈的掌声并展开了讨论。活动的最后,学术部部长焦洋对活动进行的总结。通过本次活动,既弘扬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调动了同学们读书的积极性,更推动了学术交流年会的顺利进行。至此,学术交流年会“畅谈中国传统文化”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