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公共管理改革与发展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公共管理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综合运用公共管理改革与发展的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评价西方国家行政改革具体实践,分析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
考试的学科范围主要包括:西方行政改革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西方主要国际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西方国家行政改革主要模式,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理论对中国的启示,中国行政改革的历史过程、主要特征,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主要措施和经验。
二、考试的内容
1.基本概念:行政改革、机构改革、公共选择、新公共管理、治理、市场配置、非市场配置、新公共服务、官僚制、公共服务的民营化、市场化政府、 解制政府、 企业家式政府、重理政府、 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弹性化政府、参与式政府、政府再造、服务型政府、内源式行政改革。
2.行政改革的基本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的作用和缺欠,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公共服务理论,后现代行政理论,公共行政的民主化,公共行政的民营化,公共服务的企业化,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公共服务的信息化,西方政府改革与政府创新,西方政府改革的主要模式, 政府再造的主要内容,服务型政府的主要内容,当代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和趋势,行政改革发生的国际原因和国内原因,行政改革的主要类型,能政府的主要特征和内在矛盾,政改革的基本原则,行政改革的目标和方式,计划经济时期政府职能配置的主要特征,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公共服务及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内涵和特征,公共服务市场化的现实意义,发展中国家行政不善的主要表现和原因,内源式发展的主要内容和内源式的行政改革, 现代公共行政的基本价值定位,现代公共行政价值观的载体,政府职能的合理定位与职能结构的调整,我国政府职能的重新设计,政府职能市场化与社会化的涵义,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的影响和作用,中央与地方关系基本模式。
3.结合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分析中国的改革实践。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机制。联邦分权制中央与地方关系模式的共同特点,转型期我国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存在的主要问题,处理转型期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新公共管理理论对中国行政改革的启示,新公共服务对中国政府改革的启示,西方改革实践对我国公共服务生产模式再造的启示,西方公共服务市场化对我国公共服务的启示,我国现代公共行政的基本价值定位,现阶段我国政府职能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快政府职能转换的基本思路与框架。
三、考试题型考试的题型
名词解释 简答题 论述题
课程名称:国际法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国际法的基本理论和分析国际法问题的基本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的国际法理论及方法解决复杂的综合性国际法问题。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国际法学仅包括国际公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不纳入考试范围。
1.基本概念:国际法、国家、国家主权、国家承认、政府承认、国家继承、政府继承、国家责任、国家领土、国籍、引渡、庇护、外交保护、条约、外交关系、领事关系、国际人权宪章、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公海、国际海底区域、空气空间、外层空间、国际犯罪、国际武装冲突、战时中立、战争罪、危害人类罪、恐怖主义犯罪、国际刑事司法协助。
2.国际法基本问题的分析:国际法的渊源、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国际法的主体、国家及其财产豁免、国家责任的构成要件、国际法不加禁止行为的国家责任、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领土的取得与变更、外国人的法律地位与难民、用尽当地救济原则、条约必须遵守原则、外交特权与豁免、领海的法律地位、毗连区的法律地位、专属经济区的法律地位、国际海底区域的开发制度、外空活动的法律原则、国际法院的管辖权。
3.综合性国际法问题的分析: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与现代国际法、国际法不加禁止行为的国家责任、国际民用航空制度、联合国体系、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外交保护的新发展。
三、考试的题型
名词解释、简答题、问答题(论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