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协会政策研究部调研老龄科研基地
2023年3月30日上午,中国老龄协会政策研究部主任孔伟、副主任骆开定、研究处副处长董彭滔、华龄出版社副社长周宏、中国老龄协会政策研究部甄蓉、刘淼一行到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调研并实地考察老龄科研基地建设情况。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党委书记苑英科、老龄科研基地负责人刘妮娜、学术委员会委员、基地研究员以及部分养老企业负责人参加了本次调研。
2020年7月,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申请并成功入选中国老龄协会首批国家老龄科研基地。近三年来,老龄科研基地整合多学科研究力量,聚焦老龄服务、民生保障与社会治理开展系列研究,为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相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提供了高质量的决策咨询。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党委书记、老龄基地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苑英科就老龄科研基地整体建设情况做了介绍。在基地组织架构方面,基地组建了学术委员会,聘请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老年所所长杜鹏教授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整合校内研究力量,组建了基地研究团队、运营“互助型社会养老”公众号。基地获批近三年来,在科研成果产出和转化方面结出了丰硕成果,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研究课题多项,出版研究专著和论文多部(篇),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参与发布国内首份农村互助养老研究报告、主办社区互助养老论坛等。基地建设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广泛开展社会调研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面向未来发展,基地将扎实推进老龄研究与基层治理融合发展、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广泛开展研究合作,推动学术成果产出转化,力争获得一批立足于现实,具有较好前瞻性的研究成果。
老龄科研基地负责人刘妮娜副教授就基地互助养老研究成果向与会嘉宾进行介绍。她总结基地互助养老研究特点包括:一是坚持实地调研,产出成果,二是推动多方研讨,凝聚共识,三是参与发布报告,扩大影响。在主要观点方面,她提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下的互助与市场是两种组织方式,互助型社会养老关键在于互助组织和互助服务保障。首先,互助养老是社会养老的一种方式;其次,互助型社会养老是中国老年人基础性的社会养老方式;再次,应当建设国家推动与基层实践结合、向更高阶段过渡的互助型社会养老体系。最后,她提出未来将继续通过追踪研究城乡互助型社会养老典型模式、建立城乡老龄社区治理数据库、出版《中国互助养老发展蓝皮书》、积极建言献策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举办相关会议、运营公众号等方式,凝聚更广泛共识,推动中国特色互助养老的进一步发展。
随后,与会者就基地建设目标、发展路径与模式、科学研究与合作等方面的问题,与中国老龄协会的各位领导进行了互动交流。
调研会还就社区居家养老进行了专题研讨,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朱晓红主持研讨。四位实务工作者分享了他们在社区居家养老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和面临的困难。与会的专家学者分别从制定完善社区居家养老相关法律法规政策、重视党建引领在社区养老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推动老有所为方面做了重点发言。
中国老龄协会政策研究部孔伟主任作总结发言。她充分肯定了老龄科研基地在互助养老等方面研究的不懈努力和突出贡献,并对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表示了诚挚的感谢。孔主任指出,面对老龄社会进程的加速发展,社会各个层面都在探索如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科研院所和一线工作人员应该先行先试,做前瞻性的研究和预测,然后积极实践,这样才能为国家顶层设计提供决策依据。她指出,无论理论还是实践都要重视三个方面:一是理论要有高度,站在时代前列出精品,实现真正的高质量发展;二是要融合创新发展,养老应该纳入当地社会的治理中,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三是实践要有深度和温度,一定要接地气。能够实现盈利自身造血,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后,她提出,老龄工作任重道远,推动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推动成功案例的推广复制宣传落地,离不开基地的工作承接、参与和老龄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苑英科书记表示,孔主任提出的重要意见为老龄基地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方向。他提出,老龄基地要不断加强与中国老龄协会的联系,一是建立定期沟通机制;二是强化专题性的小型交流研讨;三是共同开展调研活动;四是畅通智库成果上传机制。苑书记提出,老龄研究要体现多样性、综合性。一方面,老龄是多维度问题,我们国家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城乡地域差别显著,不同地域特色催生出不同形式的养老需求。另一方面,老龄研究要把综合性作为一个鲜明的研究导向,农村养老要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城市养老要与社区治理紧密结合,只有实现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才能更好地体现前瞻性和导向性。
孔伟主任代表中国老龄协会政策研究部向老龄基地赠送了老龄政策与理论研究系列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