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三严三实”精神,人文社科与政教党委于10月26日上午8点30分在教三A111会议室举行了“三严三实”精神专题教育系列第二次讲座。本次讲座由人文学院副院长王伟主讲,人文政教党政联席会成员,人文政教党委委员,人文学院及政教部各教研室主任、党支部书记、各研究机构负责人参加了此次讲座。
本次讲座由人文社科与政教党委书记蔡利民主持。首先,蔡书记简要介绍了开展本次讲座的背景和主讲人王伟简历。王伟是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同时兼任北京能源发展研究基地主任、中外能源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北京能源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MPA教育中心副主任、两岸国学书院副院长等等职务。
王伟副院长以“帛书易经《要》篇与孔子的制度伦理”为题,分别从伦理的内涵和孔子的制度伦理两个方面进行了讲解。首先,王伟依据《说文解字》对伦理的内涵进行了界定:“伦,辈也。理,治玉也。”伦理,则是同类之次序、之道、之份理,昭示着天下人类次序名分的道理。因而伦理学定义为,人类秩序的道理的学问,而在现代则定义为关于道德的科学,又称道德学、道德哲学。王伟又进一步从《说文解字》出发解释了何谓道德:道,所行道也;德,升也。从而引申为人懂得道理让谁得到升华,得到实惠。《道德经》以及《老子》中都曾对道与德进行了界定,而把道与德联系起来的是荀子,他提出:“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即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确定的道德品质、道德境界、和调节人之间关系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如果符合礼的规定,那么也就达到了道德的最高境界。随后,王伟从易经的研究对象出发,从时空和利他两个维度论述了把握易经道理的钥匙,并指出:易经是真正的辩证唯物主义,清晰而深刻地揭示了天地之道中的价值观问题,并且根据儒家传统思想精髓“仁”的思想,结合《论语》中“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价值观,提出易道的本质追求是利他,因而道德的本质也是利他。
随后,对于孔子的制度伦理,王伟副院长提出,孔子是制度伦理的倡导者和思想启蒙者。通过中国古代与西方世界封建时期的比较来看,制度规范的主要是权利的分配权,而权利分配的不公平势必引起纷争,因而制度伦理显得尤为重要。而孔子晚年喜易而明“损益之道”,主张提升制度设计的伦理性和道德性,正如《礼记·礼运》中的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等体现出机会均等的重要性和制度伦理建设的重要性,因此,这些思想对在学校发展和学院发展中,如何增加机会均等和通过制度设计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认真落实“三严三实”精神要求,具有重要的启示。
随后王伟副院长提出“文化的作用”和“人性在变化吗”两个问题同与会人员进行了热烈地讨论,张绪刚教授、朱晓红教授、刘向晖副教授等先后发言,并就有关制度和政策设计调动人性积极性方面进行了讨论。
讨论结束,人文学院院长、政教部主任苑英科教授进行作了总结发言,苑院长指出,王伟副院长的发言,从传统文化的角度、从行政哲学的角度论述了制度伦理,从一个比较新的角度论述了制度演化的过程及其意义,为我们理解制度伦理和人性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其提出的“利他”理念对于加强领导干部的个人修养、加强领导干部的自律精神、深入落实“三严三实”精神,具有较强的指导借鉴意义,学院全体党员干部应该以“三严三实”精神为指引,以“利他”精神为导向,加强学习与修养,努力在培养高质量人才、办一所负责任大学的过程中促进学院发展和学校发展。讲座最后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