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政教党委能源解困项目取得一定进展

作者:顾振宁 2015-11-17       来源: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在之前连续开展甘肃能源解困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今年人文政教党委换届报告提出实施大学生新能源解困试点项目,发挥专业优势,带动社会基金的多元参与,实施能源解困项目,力争使能源解困项目形成新的发展模式,开辟大学生在服务国家、服务社会中健康成才的新途径。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今年人文政教党委与党委组织部、党委研工部、校团委等联动,邀请多部门、七学院的十余名教师、三十余名本硕博学生参与,已共同取得一定进展。具体如下。

  一、10月30日上午在主楼D929会议室,校党委吴志功书记与大学生扶贫调研获奖团队举行了座谈会。人文政教党委书记蔡利民与党委研工部部长李林、副部长周华,校团委副书记王集令,以及调研团队带队老师王硕和团队学生成员代表张国强、靳文钊、石鹏举、项云等多位同学,参加了座谈会。张国强和王硕分别代表团队学生和指导老师进行汇报,蔡利民作为人文政教党委代表做了发言,吴志功书记进行了重要点评,给予了大家有力的评价和鼓励。此次座谈会内容,还在11月3日的校领导碰头会上进行了介绍。

  

  二、10月16日,在第二个国家“扶贫日”和第23个“国际消除贫困日”来临之际,中国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举办。人文学院副教授姚建平、人文政教党委副书记王硕作为国家扶贫办调研团队特等奖指导教师,与校团委副书记王集令等6名师生,受邀参加下午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的青年扶贫论坛,此论坛是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分论坛,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徐晓、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欧青平、中国扶贫发展中心主任曹洪民、团中央青农部副部长张传慧等领导出席会议。贾时轮同学做了发言,介绍了我们组织青年进行了具有华电特色的能源解困项目实践调研的情况。

  大家得以受邀参加论坛,因为获得了国务院扶贫办组织的第二届大学生假期返乡调研的两个特等奖之一。特等奖的作品为贾时轮、杨茜芝、顾振宁、吴静、项云、胡雨渲、刘晓舒、靳文钊、石鹏举、张国强等撰写的《脱贫致富中的返贫风险分析——以甘肃省靖远县枣农为例》调研报告。这是团队成员在今年8月持续第三次进入甘肃开展能源解困项目的过程中,在甘肃白银靖远县石门乡的基层调研中获得的成果,体现了大家在创新创业项目实施过程中,发挥专业优势,对国情民情的思考。

  

  三、8月11日至15日,团队学生成员、博士生张国强同学组织贾时轮、石鹏举、靳文钊、吴静等8位本科生、研究生同学参加了JA(全球三大国际大学生组织)中国的“金字塔底端的创新”青年创业培养计划大赛,团队的“太阳能特色果业干燥及冷储”项目进入了全国十强,获得总决赛优胜团队以及奖金一万元。

  四、6月26日《人民日报》05版上发表了姚建平写作的《能源贫困“亟待扶贫创新”》的理论思考文章。

  

  五、5月30日,历时两个月的2015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北京赛区特等奖答辩在北京联合大学如期举行。由马卫华、王硕两位老师指导,鲍志超、宋子斌、顾振宁、石鹏举、靳文钊、于家琪等8位同学组成的团队撰写的调研报告《偏远少数民族乡村清洁能源扶贫模式的调查研究——以甘肃省临夏自治州和政县为视角 》,获得北京市一等奖。

  

  六、2月,在《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科版,姚建平、王硕、刘晓东发表了论文《农村家庭能源消费行为的功能分析:基于甘肃省三个村的实证研究》。

  七、1月,在朱晓红指导下,团队凝练的“基于太阳能技术的农村特色果业干燥及冷储技术项目”创新创业项目入选2015年友成基金会创业咖啡种子基金资助项目,获5万元创业基金支持。与团队产品市场推广相关联的“爱心果园”项目也获得同类创业基金5万元。

  能够取得以上进展,与学校领导的顶层设计、不断鼓励密不可分,也离不开各部门、相关学院领导老师的协同创新、鼓励支持,同样也离不开相关学生的成长努力和不断奋斗,以及白银、临夏及汉能、友成多方人员的相助。

  在探索中,团队也发现与光伏、扶贫、公益、热能等能源电力及扶贫相关因素密切相关的可再生、人文等专业、学科的力量的凝聚,形成了契合国家、社会、地方需求的学校基础。团队师生与甘肃当地人民的感情、对社会的关切,构成了不断尝试的情感基础。通过实践扎根调研、深度触碰社会、做好研究写作、适度评奖鼓励、团队建设斗争、志愿精神考验等具体经历,探索着一条可能有一定特色的学生成长之路。

  进一步团队将继续努力,致力于初期产品的研发、试用和下一年的使用。同时结合公益、创业、互联网、扶贫、一带一路等潜在因素,争取形成公益创业、带动扶贫的实际运作,为百姓谋利益,为学生探索成长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