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举行2017级研究生见面会

作者:文/唐香玉 图/罗丹奇 2017-09-04       来源: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在这个收获的季节,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迎来了2017级研究生。9月1日下午,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研究生见面会在教三模拟法庭顺利召开。人文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苑英科老师,人文学院副院长王伟老师,研究生辅导员、党委副书记王硕老师,院长助理陈建国老师、赵旭光老师,以及导师代表朱晓红老师、王学棉老师、李红枫老师、李英老师、陈维春老师、周凤翱老师、曹治国老师共同出席了本次见面会。

  在王硕老师为大家介绍了出席会议的各位领导之后,人文学院院长苑英科老师介绍了人文学院的整体情况:人文学院共设有一级学科硕士点两个,分别是法学专业与公共管理专业,这是学院的两大重要基石。学校唯一一个省部级文科发展基地——北京能源发展基地也设立在人文学院。两个硕士点近年来成绩卓著,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研究特色都是同类专业中的突出代表,在国家、社会以及同类高校中发挥着重要影响力。学校近年来注重综合发展、均衡发展,人文学院在今年也被列入了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充分显示了学校对文科专业的愈加重视。苑英科老师还对研究生同学们的成长予以了指导,提倡大家多读书,尤其是进行纸质阅读,因为纸质阅读才是真正使人有所体会得到阅读方式。他还倡导大家合理安排时间,珍惜来之不易的研究生生活,做到无愧自己,不负青春。苑英科老师的话语使同学们的内心受到很大触动。

  随后,苑英科老师介绍了在座的各位导师代表,导师们为同学们送上了言简意赅却意味深远的期望和祝福。如法学导师王学棉老师的“何为学问,就是既要学又要问”,鼓励大家在研究生阶段多做自问多做他问;法学导师李英老师提出的“水到渠成”,她相信,通过三年的研究生学习和老师的谆谆教诲,成为人才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自然过程;公共管理导师朱晓红老师的“知行合一”,提倡书本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参与社会实践,开阔眼界;公共管理导师王伟老师提出的研究生期间“三个一计划”:一篇好论文,一份好工作,一个好对象。导师们的精彩发言获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现场气氛活泼热烈。

 

  接着由王硕老师为大家介绍了本届研究生的整体情况,王老师总结了六个特点:一是专业均衡。研人文1739班共有22名学生,其中法学11人,公共管理11人,在专业方面人数相当均衡;二是男女悬殊,男生7人,女生15人,男女比例约为1:2;三是内外融合,本校学生19人,外校学生3人;四是民族团结,22名研究生中有少数民族学生7名;五是东南西北,新生们来自祖国的五湖四海,所跨地域辽阔;六是政治坚定,其中党员人数达到9人。 

  新生代表张国锋同学上台进行了发言。张国锋同学于2016年6月本科毕业后,投身于赴新疆达坂城支教团,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支教锻炼。他说从毕业生到研支团志愿者身份的转变,使他对人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每一次出发都是一次梦想与责任的再次迁徙。随后,张国锋同学也表达了对未来研究生生活的美好憧憬以及对自我的严格要求,首先要做好自己的科研工作,提高自主性与创新性;其次,积极参加丰富精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自己的研究生生涯不留遗憾。

  之后会议进行到了表彰环节,由人文学院副院长王伟宣读了授予2017级研究生同学第一学年学业奖学金的表彰决定,周佳慧等9名同学荣获一等奖学金;高星宇等9名同学荣获二等奖学金;杨龙等4名同学荣获三等奖学金。王伟老师激励各位同学锐意进取,不懈努力,争取再创辉煌。

  在本次见面会的尾声,王硕老师代表学院为各位同学送出了衷心的祝福。祝愿大家经过未来的学习,德识均有发展,成长日见峥嵘,无愧于导师,无愧于学院和华电,以一流的自我,开启一流的人生。这也是各位导师的共同期望,同学们报以热烈掌声。  

  会议在活泼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了,并进行了合影留念。学院领导、老师们对2017级研究生有了更多了解,同学们也对即将开始的研究生生活更加充满期待。我们相信,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人文学院的未来会更加光明,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