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建平

作者: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2019-12-05       来源: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生导师个人介绍




 

1.jpg


 

   

姓名:姚建平

职称:教授  

所在院系: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教研室

研究方向:Focus Area

Ø         社会救助、儿童福利、社会保障理论和政策、能源贫困等

 

联系方式



办公地址:教三楼A区237



电子邮箱:50701330@ncepu.edu.cn

   
   
   办公电话:010-61773190

 

个人简介及主要荣誉称号:

姚建平,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贫困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昌平区政协委员,民盟中央社会委员会副主任,民盟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民盟华北电力大学支部主委。200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获博士学位。曾获得国家留学基金、澳大利亚奋进奖学金资助,在加拿大卡尔顿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2008.01-2008.12)、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社会政策研究中心(2011.01-2011.06)、美国罗格斯大学社会工作学院(2025.02-2025.07)做访问学者。

    主要学术兼职有:民政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理事(社会救助分会副秘书长)、中国社会学会社会政策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理事等;曾任世界银行贷款项目TCC6子项目咨询专家、亚洲开发银行项目咨询专家、中国—欧盟社会保障改革项目第三次项目第三部分中方专家等;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4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民政部、科技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欧盟等政府和国际组织研究课题40多项。撰写个人专著4部,参编教材或参与撰写学术著作30多部。在《Journal of Social Service ResearchSSCI)、《中国软科学》、《公共管理学报》、《社会保障评论》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中、英、韩文学术论文70多篇。研究成果先后被全国政协、全国人大、中央统战部、民政部社救司、北京市政协、民盟中央等部门采用。

 

教学与人才培养情况:

1.教学课程:

本科生:《社会学》,40学时;《社会保障概论》,32学时;《非营利组织管理》,32学时。

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社会保障管理》,32学时;《社会科学研究方法》,32学时。

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MPA):《社会保障管理与改革》,32学时;《社会科学研究方法》,40学时。

2.学生培养

指导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含学硕、全日制MPA、非全日制MPA和留学生)55人,已毕业39人。

 

主要科研项目情况

[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共同富裕目标下社会救助标准改革研究”(24ASH012),2024-202735万元。

[2]      北京昌平区统战部课题“‘回天有约’基层协商议事体系建设成效评估和提升”,2024-202515万元。

[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项目:“共同富裕目标下社会保障助推“弱有所扶”研究”(2023FR002),2023-202415万元。

[4]      科技部国家外国专家局项目(“一带一路”创新人才交流外国专家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社会政策研究”(DL2023124001L),2023-202420万元。

[5]      民盟中央重点调研课题:“完善促进共同富裕的社会保障政策研究”,20223万元,

[6]      民政部社会救助司课题:“共同富裕目标下最低生活保障及相关救助保障标准研究”(JZ2022001),20225万元。

[7]      北京市民政局课题:“全面小康背景下社会救助保障范围及保障标准研究”,202112万元。

[8]      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社会救助监测预警机制研究”,20215万元。

 

[9]      民盟中央重点调研课题:“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20202万元。

[10]  科技部国家外国专家局项目(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社会政策视角下的中国贫困治理研究”(G20200001352),202016万元,

[11]  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社会救助政策衔接研究”,20196万元。

[12]  科技部国家外国专家局项目(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社会政策视角下的中国贫困治理研究”(G20190001301),201915万元。

[13]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精准扶贫背景下北京周边地区光伏扶贫模式及效应研究"18JDGLA035),2018-202115万元。

[1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全面小康视角下中国农村可持续性扶贫机制研究”,(18BSH051),2018-202220万元

[15]  民政部社会救助司课题:“城乡贫困人口兜底保障问题比较研究”(MSJ18002),20186万元。

[16]  北京市民政局重点课题:“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与民政改革创新”,201815万元。

[17]  科技部国家外国专家局项目(外国专家人才项目):“社会政策视角下的中国贫困治理研究”,201815万元。

[18]  北京市民政局课题:“北京市社会福利体系建构研究”,201710万元。

[19]  中欧社会保障改革项目中方专家课题:研究课题是第三部分“社会救助的优化:社会救助福利的程序和资格标准”(Optimization of social assistance procedures and eligibility criteria for social assistance benefits),20176000欧元。

[20]  欧盟(国际计划)招标项目:Improved responsiveness of social protection for migrant and left-behind children in Qinghai and An´hui, China (促进青海、安徽流动和留守儿童的社会保护---现金转移支付研究)”,20178.7125万元。

[21]  世界银行CCT6子项目(“中国经济改革促进与能力加强”子项目):“社会救助瞄准与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体系研究”,2015-20177万元。

[22]  民政部社会救助司课题:“中国社会救助绩效指标体系构建研究”(MSJ15- 16),20158万元。

[23]  民政部低收入家庭认定指导中心课题:“中国城市低收入人口瞄准机制研究”(2015AAC022),201510万元。

[24]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北京城乡居民家庭能源消费结构与问题研究”,(13JDJGA023),2013-20168万元。

[2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城镇工作贫困者问题与相关政策研究”(11CHS070),2011-201415万元。

[26]  北京市社会福利事务管理中心项目:“北京市社会福利事务管理中心十二五规划编制”,201135万元,

[27]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民政部项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测算及调整机制研究--以消费支出为例”(MSJ10002),20104.6万元,

[2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转型时期中国城镇亚贫困及其相关社会政策研究(06CSH020)”,2006-20097万元。

 

主要获奖

[1]      授奖单位,授奖时间,奖励名称,等级(获称号), 获奖人排名

    指导学生竞赛获奖:

[2]      指导顾家胜等人的作品《人口负增长背景下的生育政策效应——基于六个城市的调查分析》获得《靑创北京2023年“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主体赛》二等奖。指导教师。

[3]      指导的本研12名学生组成的华北电力大学“乡村振兴,语你同行”社会实践团,获评2022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荣誉称号。指导教师

[4]      指导朱佳琪等:《南方城市常住人口低生育率调查研究》,第十一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2021年)。指导教师

[5]      指导何浩天等的作品《红色旅游扶贫可持续性调研报告—基于江西省井冈山市的调研》荣获第十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2019年)。指导教师

[6]      指导姚钰晶等的作品《情系阜平:河北省阜平县黑崖沟村阜平措施精准性分析》荣获第十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2019年)。指导教师

[7]      指导贾时轮等的作品《脱贫致富中的返贫风险分析——以甘肃省靖远县枣农为例》获得“第二届中国大学生扶贫调研”特等奖(2015年)。指导教师

[8]      指导华北电力大学学生黄韵静等的作品《深圳市双向转诊制度调查报告--以梅林一村等几个社康中心为例》获得第六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社会类)该作品同时获得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全国三等奖(2011年)。指导教师

论文获奖:

[9]      研究报告《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与民政改革创新研究》获得民政部2018年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二等奖。排名第3位

[10]  民盟中央参政议政部(2024):《生育友好型就业环境与就业支持研究》,获第十五届民生论坛优秀论文奖,独撰。

[11]  论文《儿童现金转移支付模式及中国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获得第十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三等奖。2020年。独撰

[12]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统一问题探讨——以消费支出比例法为例》获得民政部“第二届中国社会救助研讨会”优秀论文奖。2011年。独撰

 

代表性论著

    1.著作

[1]      姚建平:《国与家的博弈:中国儿童福利制度发展史》,上海人民出版社/格致出版社2015年版。

[2]      姚建平:《转型期中国城市贫困与社会政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      姚建平:《中美社会救助制度比较》,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年版。

[4]      姚建平:《消费与认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5]      苑英科、陈建国主编:《公共管理专业导论》,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22年版,本人撰写第三章“社会保障学概论”

[6]      王延中、龙玉其主编:《社会保障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本人撰写第二章“扶贫开发与反贫困”。

[7]      林闽钢主编:《现代社会保障通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本人撰写第11章“社会救助”。

[8]      陈良瑾主编:《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年。本人撰写第五章“贫困与社会发展”。

[10]储福临、姚建平、蔡海清:《社会保障职位实训教程》,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年版。

[11]尚晓援,乔东平,王小林,姚建平:《中国儿童福利发展战略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

[12]姚建平:《农村残疾人脱贫攻坚重点行动发展报告》(第六章),载郑功成、杨立雄主编:《中国残疾人事业研究报告》(2020~202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

[13]姚建平:《家庭经济状况调查》(第九章),载郑功成著:《社会救助法立法研究》,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

[14]姚建平:《儿童和保育服务》(第15章),载金炳彻等:《中国社会保障制度》,nanam出版社。2018年版。(韩文)

[15]姚建平:《北京城乡居民家庭能源消费结构与问题研究》,载王伟主编:《北京能源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经济出版社,2018年版。

[16]姚建平:《民族地区儿童福利政策反贫困研究》,载王延中:《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17)社会保障反贫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

[17]姚建平:《三种低收入人口瞄准机制比较—基于中国的实践分析》,载岳经纶、刘喜堂、李琴:《当代中国社会救助制度机遇与挑战》,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18]姚建平:《就业与贫困之间的关系问题再思考及政策启示》,载王志坤:《中国社会救助发展报告2013》,中国社会出版社2015年版。

[19]姚建平:《中国适度普惠型的儿童福利制度的实践和发展》,载王延中:《社会保障绿皮书: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15)——“十三五”时期的社会保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

[20]姚建平(韩文):《中国的城市工作贫困》(第五章),载金炳彻等:《雇佣和福利连接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以中日韩比较为主》,韩国保健社会研究院出版社,2013年版

[21]姚建平、王小林、尚晓援:《儿童福利服务包及其成本测算研究》(第四章),载尚晓援等:《中国儿童福利前沿(2013)/儿童生存现状系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22]姚建平:《加拿大残疾人保障制度》,载谢琼主编:《国际视角下的残疾人事业》,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23]姚建平:《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及调整机制研究》,载米勇生主编:《社会救助与贫困治理》,中国社会出版社,2012年版。

[24]姚建平:《加拿大社会保障经办机构》案例,载杨燕绥主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能力建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年版。

[25]姚建平:《中间阶层还是底层社会——来自城镇贫困人口和财富分配变动的证据》,载杨团主编:《当代社会政策研究VI:第六届社会政策国际论坛论文集》,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年版。

[26]姚建平:《转型时期中国城镇亚贫困问题与相关社会政策研究》,载岳经纶主编:《中国公共政策评论》第4卷,格致出版社2010年版。

[27]姚建平:《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城市工作贫困者问题与积极社会政策》(第十章),载白钢、史为民主编:《中国公共政策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28]姚建平:《预防青少年网络伤害的国际经验综述》(第九章),载陈晨主编:《青少年网络伤害研究报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9]姚建平:《流动青年的工作与就业》(第三章),载陈卫东、王永峰主编:《流动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与违法犯罪预防》,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0]姚建平:《当前流浪儿童现象的原因分析》(第二章)、《国际流浪儿童状况预防与救助综述》(第七章),载鞠青主编:《中国流浪儿童研究报告》, 人民出版社 2008年版

[31]姚建平:《农民工与社会救助》(第十二章),载郑功成、黄黎若莲《中国农民工问题与社会保护》,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论文

[1]         姚建平:《从农村贫困监测到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理论和技术视角的解释》,《社会保障评论》,2024年第5期。(CSSCI)

[2]         姚建平:《三孩背景下我国生育政策支持评价》,《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

[3]         Jianping Yao,Lingzi Zhang, Zhanping Hu,Yanan Xie. “Creating energy poverty by an anti-energy poverty policy? An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the “coal-to-gas” policy in Northern China”,World Development Sustainability, Volume 4, June 2024, 100154,pp1-11.

[4]         姚建平:《光伏帮扶项目如何实现政策效应的?——基于六村庄的田野调查分析》,《中国公共政策评论》,第24卷,2023年。(CSSCI来源集刊)

[5]         姚建平:《期望还是资本:中国社会保障满意度状况影响因素研究》,《社会科学辑刊》,2023年第3期。CSSCI

[6]         姚建平:《私人物品还是公共物品?——中国托幼服务供给的历史逻辑和未来发展》,《社会保障评论》2023年第3期。CSSCI

[7]         Jianping Yao, Robert Walker. “Is it Enough? An Analysis of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Left-Behindand Migrant Children Receiving Cash Transfers in Qinghai and Anhui Provinces of China”, East Asian Journal of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EAJMR),Vol. 2, No. 3, 2022: 977-992.

[8]         姚建平:《共同富裕目标下低保标准及其保障水平》,《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22年第4期。

[9]         姚建平:《社会保障制度如何助力共同富裕》,《群言》,2022年第11期。

[10]     姚建平、张凌子:《城市常住人口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

[11]     姚建平:《福利还是保护——中国《儿童福利法》立法问题研究》,《社会保障评论》,2022年第1期。CSSCI

[12]     徐富海、姚建平:《美国儿童福利制度发展历程、特点与启示》,《治理研究》,2021年第3期。CSSCI

[13]     姚建平:《我国社会救助标准体系建设研究 ——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中心的分析》,《社会科学辑刊》,2021年第2期。CSSCI

[14]     姚建平:《找找美国贫富差距的社保制度根源》,《中国社会保障》,2021年第1期。

[15]     姚建平:《儿童现金转移支付模式:国际比较与路径选择》,《中国社会保障评论》,2020第4期.CSSCI

[16]     姚建平:《聚焦民生保障核心问题,推动社会救助转型发展——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评估与重构》》,《浙江工业大学学报《哲社版》》,2020年第1期。

[17]     姚建平、崔灿:《光伏扶贫:经济政策还是社会政策?——基于河北省阜平县H村的调查与思考》,《社会政策评论》,2019年第1期。

[18]     姚建平:《为什么要给予儿童现金补贴》,《群言》,2019年第12期。

[19]     姚建平:《中国城市低保瞄准困境:资格障碍、技术难题,还是政治影响》,《社会科学》,2018年第3期。CSSCI。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18年第6期全文转载。

[20]     姚建平:《社会救助与农村扶贫之间的关系、问题及政策建议》,《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科版)》,2018年第3期。

[21]     姚建平、刘明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儿童福利制度模式研究》,《社会建设》,2018年第6期。(CSSCI扩展板),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工作》2019年第3期全文转载

[22]     姚建平:《中国社会救助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例》,《中国公共政策评论》, 第12卷,2017年。(CSSCI来源集刊)

[23]     Jianping Yao, “Who is Jobless? A Comparison of Joblessness in Rural and Urban Areas in China”,Asian Social Work and Policy Review,(11), 2017 , pp.40–52

[24]     姚建平:《多元视角下的城乡低收入家庭就业状况研究》,《中国社会保障评论》,2017年第4期。CSSCI

[25]     姚建平、王硕、刘晓东:《农业产业化的农户返贫风险研究———基于甘肃省靖远县两村庄枣农的分析》,《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17年第2期。

[26]     姚建平、刘明慧:《中国青海和安徽两省困境儿童现金转移支付效果研究》,《社会政策评论》,2017年第2期。

[27]     姚建平:《城市社会救助对象瞄准方法、偏离原因和对策》,《中国民政》,2016年第5期。

[28]     姚建平:《中国城市工作贫困化研究——基于CGSS数据的分析》,《社会科学》2016年第2期。CSSCI

[29]     姚建平:《从孤残儿童到困境儿童: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概念与实践》,《中国民政》,2016年第16期。

[30]     姚建平:《美国的残疾人福利制度》,《中国民政》,2015年第19期。

[31]     Jianping Yao & Byung-Cheol Kim,“Social Insurance Participation of Rural Migrant Workers Based on Gender Dimension: Evidence from Four Chinese Cities”,Asian Social Work and Policy Review,(9) , 2015, pp. 57–69

[32]     姚建平:《中国自然灾害生活救助标准的历史发展和政策启示》,《中国公共政策评论》,第8卷,2015年。(CSSCI来源集刊)

[33]     姚建平:《城乡家庭电力能源消费研究:基于北京、上海和广东的比较》,《电力与能源》,2015年第2期。

[34]     姚建平、王硕、刘晓东:《农村家庭能源消费行为的功能分析:基于甘肃省三个村的实证研究》,《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期。

[35]     Jianping Yao, "Unification of the Urban Minimum Living Standard in China: Using a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Percentile Method", Journal of Social Service Research, Vol.40:(4),pp1—15 , 2014. SSCI

[36]     Jianping Yao, “Unemployment Insurance under the Social Insurance Law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mprovements and Challenges”,Journal of Social Security Law, Issue1, 2013.

[37]     姚建平:《中国农村能源贫困现状与问题分析》,《华北电力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2013年第3期。

[38]     姚建平:《中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水平分析》,《中国软科学》,2012年第11期。CSSCI

[39]     姚建平:《基于消费支出比例的最低生活保障线研究》,《人口与经济》,2012年第2期。CSSCI。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12年第5期全文转载。

[40]     姚建平:《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统一问题探讨——以消费支出比例法为例》,《社会科学》2011年第9期。CSSCI。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12年第1期全文转载。

[41]     姚建平:《中间阶层还是底层社会:来自城镇贫困人口和财富分配变动的证据》,《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02期。

[42]     姚建平:《中国城市工作贫困者:问题形成、群体特征与积极社会政策》,《社会保障研究(北京)》,第1卷,2011年。

[43]     姚建平:《国际青少年网络伤害及其应对策略》,《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44]     姚建平:《城乡家庭能源消费模式比较研究》,《华北电力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2011年第6期。

[45]     姚建平、廖乃莹:《燃油消费税调整及其政策影响调查》,《能源评论》,2011年第1期。

[46]     吴志功、张新娟、姚建平:《高校基层团学组织现状调查研究》、《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47]     姚建平、梁智 :《从救助到福利——中国残疾儿童福利发展的路径分析》,《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CSSCI

[48]     姚建平:《我国城市贫困线与政策目标定位的思考》,《社会科学》,2009年第10期,CSSCI。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10年第1期全文转载。

[49]     姚建平:《高税收、高福利还是低税收、低福利?》,《社会学家茶座》,2009年第12期。

[50]     姚建平:《论家庭能源消费行为研究范式》,《能源研究与利用》,2009年第4期。

[51]     姚建平:《居民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产生量的影响因素通径分析》,《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第6期。

[52]     姚建平:《养老社会保险制度的反贫困分析 ——美国的实践及对我国启示》,《公共管理学报》2008年第3期。CSSCI

[53]     姚建平:《农民工的社会养老保险参与问题——基于北京、深圳、苏州和成都四城市调查数据的分析》,《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54]     姚建平:《儿童福利的三个世界——以流浪儿童为中心的考察》,《青少年犯罪问题》2008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08年第5期全文转载。CSSCI扩展版

[55]     姚建平:《社会福利制度社会化、私有化发展问题研究——以中、美比较为视角》,《理论导刊》2007年第7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07年第11期全文转载。

[56]     姚建平:《福利国家的国家福利责任简析》,《理论与现代化》,2007年第5期。

[57]     姚建平:《中美慈善组织政府管理比较研究》,《理论与现代化》2006年第2期。

[58]     姚建平:《中美彩票制度的道德评价比较分析》,《理论导刊》2006年第1期。

[59]     姚建平:《中国城镇亚贫困问题研究》,《人文杂志》,2005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学》2005年第8期全文转载CSSCI

[60]     姚建平:《中国城市亚贫困群体及其对策》,《社会工作》, 2005年第2期。

[61]     姚建平:《权利与福利——吸毒者的社会救助研究》,《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5期。

[62]     姚建平:《病人、违法者与公民——吸毒者的社会救助研究》,《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5年第6期。

[63]     朱卫东、姚建平:《中国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与对策》、《经济学人学报》2005年2期。

[64]     于秀丽、姚建平:《中国转型期城镇贫困与完善社会救助制度》、《长江论坛》2005年第5期。

[65]     姚建平:《我国贫困群体的政府救助演变——责任、理念与政策的综合视角》、《理论与现代化》,2005年第1期。

[66]     姚建平、朱卫东:《美国儿童福利制度简析》、《青少年犯罪问题》,2005年第5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06年第2期全文转载。

[67]     姚建平:《中国未成年人社会福利的制度模式与展》,《青少年犯罪问题》,2005年第2期。

[68]     姚建平:《从阶级到自我——西方消费方式研究的理论发展》,《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CSSCI

[69]     姚建平:《内功能与外功能——清代两湖地区常平仓仓谷的采买与输出》、《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第4期。CSSCI

[70]     姚建平:《近年来我国关于贫困问题与社会救助的研究综述》,《社会保障制度》,2004年第11期。

[71]     姚建平:《试论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及对策》、《社会工作》,2003年第1期。

[72]     姚建平:《清代两湖地区社仓的管理及其与常平仓的关系》,《社会科学辑刊》,2003年第4期。CSSCI

[73]     姚建平:《制度的心理内涵与中国的社会现代化道路——一种文化的视角》,《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学》,2003年第8期全文转载。CSS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