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力大学硕士生导师个人介绍
姓名:李玲玲
职称:副教授
所在院系: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研究方向:Focus Area:
Ø 公共政策分析 Public policy Analysis
Ø 组织行为与管理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Management
联系方式
办公地址:教三楼A区
电子邮箱:xmlll@ncepu.edu.cn
办公电话:010-61773185
个人简介及主要荣誉称号:
李玲玲,女,1977年5月生。 1999年、2002年在郑州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获得学士、硕士学位,2005年6月在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2007年被聘为副教授和硕士生导师。2019年8月至2020年11月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公共行政学院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公共政策分析基本理论与方法、组织行为与组织管理、政治学理论及方法、危机管理及心理应对等研究;近期重点研究数据时代的政府管理改革、公共政策分析的利益分析法、政治学的比较分析方法。先后负责和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3项、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项和多项横向课题。出版译著2部、参编教材2部、连续5年参与教育部《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的政治学学科报告的编写工作,并撰写其中的“公共政策”专题,发表ISSHP收录、CSSCI收录和中文核心期刊等中英文论文20余篇,其中5篇被《新华文摘》论点摘编、2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1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
教学与人才培养情况:
1.教学课程:
公共行政学(本科生48学时)
组织行为学(本科生48学时)
专业英语阅读(行管)(本科生48学时)
专业英语阅读(公共)(本科生48学时)
公共政策基本理论与方法(学硕、MPA48学时)
Basic Theory & Method in Public Policy(留学研究生32学时,英文授课)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留学研究生32学时,英文授课)
公共政策分析(英文授课)(学硕32学时)
MOOC《公共事务应急管理及案例分析》(授课团队:李玲玲、张绪刚、卢海燕、高富锋、陈建国)学堂在线平台2022年12月上线:
https://www.xuetangx.com/course/ncepu12041008772/23902252?channel=i.area.recent_search
中国大学MOOC平台2024年2月上线: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NCEPU-1470420182
组织行为学(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院在线课程:2022年12月上线)
2.学生培养
自2007年担任硕士生导师以来,已累计培养50名硕士生(含学硕、MPA、MBA等专硕)。
主要科研项目情况
[1] 主持华北电力大学博士学位教师青年基金项目“政府政策能力及其提升途径研究”
[2] 主持华北电力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立项改项目“提高在校生人文社科素养的可行性方案研究”(2006)
[3]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科学发展观与政府全面履行职能研究”(2006)
[4] 主持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院优质课程建设《公共政策分析》(2019)
[5] 主持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在线课程建设项目《组织行为学》(2022)
[6] 主持华北电力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全英文课程建设项目“Organizational Behavior”(2023)
[7] 主持华北电力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促进课程思政与公共管理类本科教学有效融合的方案研究”(2024)
[8] 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6年度重大项目“中国地区文化差异与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子课题的研究
[9] 参与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政策工具理论视角的北京市低碳化交通发展模式及策略研究”子课题的研究(2015-2017)
主要获奖
[1] 华北电力大学2006年度科技工作先进个人奖(2007年8月)
[2] 华北电力大学2008-2009学年度教学优秀奖(2009年7月)
[3] 华北电力大学2011-2012学年度教学优秀奖(2012年7月)
[4] 华北电力大学2013-2014学年度优秀班主任(2014年7月)
[5] 华北电力大学2014-2015学年度十佳优秀班主任(2015年7月)
[6] 华北电力大学2015-2016学年度优秀班主任(2016年7月)
[7] 华北电力大学2016-2017学年度优秀班主任(2017年7月)
代表性论著
[1] 李玲玲译:《政策分析师的世界:理性、价值观念和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版。
[2] 李玲玲,鄞益奋译:《协作性公共管理:地方政府新战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版。
[3] 李玲玲,梁疏影:“公共利益: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行政论坛》(CSSCI)2018年04期,《新华文摘》2018年21期论点摘编,同时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9年01期全文转载。
[4] 李玲玲,林振兴:“网络政治沟通及其对公共政策制定的作用与挑战”,《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科版)》,2017年01期,《新华文摘》2017年12期论点摘编。
[5] 李玲玲:“构建北京市促进循环经济政策制定中的激励约束机制”,《理论与改革》(CSSCI)2010年06期,《新华文摘》2011年07期论点摘编。
[6] 李玲玲,“论政策工具与公共行政”,《理论探讨》(CSSCI)2008年01期。
[7] “政府政策能力论析”,《理论与改革》(CSSCI)2006年05期,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07年02期全文转载;
[8] Li Lingling: On the System Analysis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Proceedings of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Press. Chengdu: P. R. China. Oct, 2007.被ISSHP检索。
[9] Li Lingling: Chinese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Innovation and Double Movement Steering and Regulating. Proceedings of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Press. Chengdu: P. R. China. Sep, 2006. 被ISSHP检索。
[10]李玲玲,“试论公共政策的社会总体利益取向”,《中国行政管理》(CSSCI)2006年03期,《新华文摘》2006年10期论点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