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第二节 “躲猫猫”之后……——良性互动

作者: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2016-12-07       来源: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典型事例]

  二十四岁的云南青年李荞明因盗伐林木被刑拘,在看守所度过十一天后却因重伤入院,因“重度颅脑损伤”于2009年2月12日凌晨6时57分不治身亡。对此,晋宁县公安机关给出的答案是,当天李荞明受伤,是由于其与同监室的狱友在看守所天井里玩“躲猫猫”游戏时,遭到狱友踢打并不小心撞到墙壁而导致。该解释立即引发网友质疑,“躲猫猫”随即成为2009年最火的网络流行语。

  “躲猫猫”即“俯卧撑”之后迅速成为网上最火的流行语,但是“躲猫猫”发生后的事件进展却体现了一些不同的特点。晋宁县向公众做出“躲猫猫”致死的解释之后,引发了死者亲属与公众的强烈质疑,一夜之间,“躲猫猫”大红大紫,“珍爱生命,不躲猫猫”;“俯卧撑、打酱油、躲猫猫——中国武林三大顶尖绝学”……除网友相传遍地开花外,还有一个最典型的事件就是“躲猫猫”发生地政府的网站被网友恶意修改。形势的发展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政府的公信力。2009年2月19日,为了满足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平息网络上愈发激烈的讨伐声,云南省委宣传部发出公告,邀请网民参与“躲猫猫”事件真相调查,这也是云南的政府相关部门为了维护政府形象、进行政府危机公关的创新之举。

  公告发出以后,网民积极响应,近半个小时就有六十七人报名。2009年2月20日,政府从五百多位报名者中选出八名网友,与四名政法界人士、三名媒体记者代表组成“躲猫猫”事件调查委员会,承载着全国万千网友期望满怀信心高调起航。21日凌晨,云南“躲猫猫”事件调查委员会调查报告出炉。报告详尽记录了“躲猫猫”调查委一天的工作,将十多个小时里所听、所见、所闻进行了如实记录。

  调查报告结果公布以后引来了更大的争议,甚至有网友对参与调查的网友进行人肉搜索,引发了网友的“内讧”。但是,一位曾经参加调查的网友如是说:调查没能达到预期效果,但我却看重这次活动的意义,因为我看到政府部门对互联网上的民意有了新的认识,并积极主动地走出了第一步,虽然走得可能还有些踉跄,但终于迈出了步子。“躲猫猫”发生后,这个半官方的调查委员会的成立是在网络时代,有关部门及时主动回应网民质疑,并主动邀请网民和社会人士参与调查,是政府对网络民意充分尊重的体现。因此,云南省尝试的这种网民参与调查的做法,从知情权的角度看,确实是一种创造,应该完善相应的机制,使这种政府应急管理的创造程序化、制度化。为此,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部门,对网络相关线索进行专业的收集、分析,按真实性、可查性、影响性分级管理,并设立网络发言人,及时在网上就调查情况对网友进行答复,保证渠道通畅。“躲猫猫”之后,由网友组成事件调查委员会并由网友担任委员会主任的做法可以看作是政府为了实现与网民的良性互动进行的有力尝试。

  【扩展阅读】

  2013年9月2日,新的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正式开通。该网站是由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以下简称中纪委)、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以下简称监察部)主办的综合性政务门户网站,将成为中纪委、监察部信息公开、民意倾听、网络举报的主阵地。这是继2008年开通全国统一举报电话12388和2009年中纪委、监察部统一全国举报网站(www.12388.gov.cn)之后的,在反腐领域的又一重大举措。

  公开资料显示,新网站设有10个版块36个栏目,包括导航栏、头条要闻、专题专栏、廉政教育、法律法规、网上举报、工作动态、互动交流、廉政论坛、网址导航等,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态呈现。据《北京晨报》报道,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新改版的网站一个最大亮点是突出了“举报平台”,从原来体制内的“内部监督”,转变为让“公众参与”。

  点击进入网站可以看到,网站首页显著位置分别设置了“举报指南”、“我要举报”、“举报查询”、“其他举报网站”、“举报方式”五个链接。“举报指南”告知纪检监察机关受理信访举报范围、处理过程和基本方法;“我要举报”链接此前已经开通的12388举报网站,方便举报人按照被举报人的属地和级别选择相应的举报网站反映问题;“举报查询”用于查询举报的进展情况;“其他举报网站”则具体公示举报问题所对应的受理机关和举报电话、网站、地址。“举报方式”显示了监察部的举报地址、电话和网址。廉政留言板则接受网民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意见、建议、咨询等,搭建纪检监察机关与网民沟通交流的新平台,开通网上民意直通车。

  【就事说理】

  社会互动发生在至少两个社会成员之间,发出行动的一方要对自己行动的“意义”加以界定,以便让对方理解行动的实质,这一过程称为意义的“定义”;而做出反应的一方要对对方行动进行准确的理解,以便把握对方行动的真实意义,这一过程称为意义的“解释”。只有“定义”和“解释”达到一致,良性互动才能实现。

  由于意义的理解是因人、因情境而异的,因此实现良性互动是比较复杂的一种过程。不过,作为行动主体,社会成员应该具有调适自己行为的能力,以便对他人进行的意义理解产生影响。那么,社会成员应该怎样调适自己的行为,从而与他人建立良性互动呢?

  有效的言语能够使得互动双方相互理解、彼此信任、互相认同并且实现信息的共享,促使社会互动能够顺利进行。“躲猫猫”、“俯卧撑”等词汇在网络上的快速流行就是因为这些言语的可理解性比较强,使得政府与网民可以在共享知识和信息的基础上相互理解,从而实现良性互动。

  为了进一步加强行动者对共同意义的理解,促进良性互动的形成,行动者应该注意与他人的互动频度与深度,要尽可能多地与他人互动,在不断的互动中促进互动各方形成对共同意义的理解。中纪委、监察部就是通过开通反腐电话、反腐网站等一系列的行为逐步加强与公众的互动频度和深度,不仅提高了政府的反腐败力度,也加强了公众对政府反腐败行动的支持,从而促使政府与公众在反腐败的互动过程中,在反腐败的意义及相关问题上达成共识,为实现良性互动提供了条件。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3年国内网民增速仍然较高,截至2013年,我国网民规模已达6.18亿。伴随着网民数量稳步增长,互联网舆论也空前活跃,一系列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直至终止都与网络密切相关,网络力量已经发展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社会力量。为此,我国各级政府普遍建立了网络舆论快速应急机制,在较短的时间内积极回应网民的关切,对互联网舆情的理解和驾驭能力有了明显进步。各级政府在处置突发事件中的积极探索,以尊重民意、提高执政能力为中心的政府应对网络舆论新机制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这些“官民交流的范本”的不断出现也印证了网上官民良性互动格局已在中国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