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事例]
“新中间阶层”是近些年才在中国引起关注的一个新兴群体。与其近似的称谓有:“中间阶层”、“中等收入者群体”、“白领”等。
那么,谁又能被称为新中间阶层?社科院的一篇报告中指出,根据全国抽样问卷调查,近四成人认为自己处于中等社会地位。而对于新中间阶层所应该具备的经济条件,28.9%被调查人员没有明确的看法,30.6%的人认为“说不清”,21.2%的人认为“50万元以上”,19.3%的人认为“100万元以上”。
中国国情研究会为“新中间阶层”总结了如下六大特征:一是具有较高学历,受过专业化训练;二是主要从事脑力劳动工作;三是以工资薪金谋生;四是对社会公共事务有一定的发言权及影响力;五是强调自我成就、自我实现,对社会意识形态有相当的影响力;六是拥有生活必需的体面财富、闲暇时间。这个总结打破了经济指标的限制,收入不再是衡量中产的唯一标准了,中间阶层还要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新中间阶层”需要一个成长过程。在这个历程的不同时期,新中间阶层的幸福感并不相同。一般而言,作为典型新中间阶层,他们的幸福感一般都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积累时期,当你正处在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尽管薪金可能不算优厚,但已经基本能够维持大城市的物质需求。这个阶段的幸福感来自于生活初步稳定后自我“存在价值”的证实与提升,它会随着薪金的增加或职位的升迁而持续壮大。
接下来是膨胀时期,当你成为一个典型的“新中间阶层”,收入属于“5000~7000”元的范围之内。这个时期的幸福感实际上是物质与精神同时达到相对最佳和谐状态的一种心理体验,因此又被称为“最幸福”的时期。
第三阶段是沉淀时期,当你的收入和职位已经处在高于“新中间阶层”的程度之上,由金钱所营造和提供的幸福感与成就感逐渐趋于稳定和沉寂。随着物欲需求空间的逐步缩小,自我内心需求则开始日益庞大,但由于暂时缺乏对于未来清晰明确的构思和规划,使得伴随当前高收入所本该享受的宁静与平和被打破,幸福感反而会变得模糊与不确定。
而全球知名调查机构麦肯锡则对中国中间阶层的发展做了进一步的研究,预计到2020年,家庭年收入在4万元到10万元之间的上层中间阶层将大量涌现。根据麦肯锡的模型计算,到2025年,该阶层的人数将涵盖中国城市人口的一半以上。
【扩展阅读】
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中国的经济发展举世瞩目,但贫富差距却在日益加大。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已由改革开放前的0.16上升到目前的0.47,不仅超过了国际上0.4的警戒线,也超过了发达国家的水平。由于部分群体隐性福利的存在,有专家认为,实际上这种收入差距还要更大。
另外,20%的高收入和20%的低收入户的倍数也在不断增大,城镇是8.9倍,农村是6.7倍,平均在7到8倍左右。我国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群体数量很大,现在的收入结构中,我国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群体合计占总人数的64.30%。
财政部最近有一个关于财产性收入的统计数字显示,10%的富裕家庭占城市居民全部财产的45%,而最低收入10%的家庭其财产总额占全部居民财产的1.4%。
尽管这些年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大规模的财政转移支付,试图缩小城乡和区域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但是总的来看,现在的差距还是朝着扩大的方向在发展。
【就事说理】
中产阶级或者中间阶层作为一个名词出现在十九世纪。它是用来指称那些居于社会两极——富人与穷人之间的社会群体。马克思曾经指出,中间阶层是一个“由与自己财产和劳动处于平等关系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组成的数量众多的阶级。”韦伯认为,在社会的两极——有产者“特权阶级”和“非特权阶级”之间存在人数众多的由小业主和那些能够在市场上提供技能和才干的人群(官员、手工业者、农民)组成的阶层,这个阶层被韦伯称为“中产阶级”。
在现代社会的语境下,中产阶级或者中间阶层作为一个名词,其概念出现了不同的变化。中间阶层是指一个国家在工业化和信息化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相近的自我评价、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心理特征的社会群体或者社会阶层,他们介于社会的上层和下层之间。这个社会群体或者阶层超越了传统的两极对立的阶级划分方式。
社会学研究认为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是两头大中间小的橄榄形等级结构,它有庞大的社会中间阶层;而传统社会的阶层结构是顶尖底宽的金字塔结构,极少数人居于社会的上层,而绝大多数人处于社会的下层。经过改革开放,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结构的中下层正在逐步缩小,农业劳动者不断地向其他社会阶层流动,农业劳动者阶层正在逐渐缩小,商业服务业员工和产业工人阶层在分化;中间阶层已经出现,并且正在不断壮大;掌握或者运作经济资源的阶层正在兴起和壮大;现代化社会阶层的基本构成成分已经具备。但是根据基尼系数还有其他一系列的统计数字显示,由于我国贫富差距过大,使社会阶层结构不尽合理,中国远远没有形成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中间阶层还没有壮大起来,而社会结构的下层却正在壮大,形成中下阶层占大多数、中间阶层不很明显的“洋葱型”社会阶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