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五节 农村社区建设的“黄岛模式”——社区建设

作者: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2016-12-07       来源: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2007年,黄岛区被确定为首批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区,当时全国被确定的实验区(县、 市)总数有三百零四个。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建设,2008年8月18日,民政部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创建活动新闻推介会上宣布,黄岛区被民政部命名为首批“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的七个县(市、区)之一。从三百零四个实验区中选出来当做示范单位,可以说这是优中选优、 百里挑一的结果,被选中的县(市、区)肯定在农村社区建设方面取得了创新性的成果和经验,是可以在全国进行推广的社区建设“模式”。

  “黄岛模式”的经验就是以社区服务为核心:第一是建设便利交通,为方便百姓出行精心打造的十五分钟社区服务圈。黄岛区现有社区两百零四个,其中 一百七十六个为农村社区。在每个农村社区,居民如果想到文化活动中心健身,或到连锁店购物,出门步行最多十五分钟就能达到目的地。第二是建立社区为民服务代理站。代理站提供的服务包括低保救助、老年人优待、残疾人帮扶、家政服务等五十八项内容。“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区”的标准有五个方面,其核心是“社区服务和管理”。此外在卫生服务、就业、文化等方面都有自己成功的经验。在被选为首批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区之前,黄岛就已经启动了农村社区建设方面的工作,并在全国首创并实施了《和谐社区标准》。因此,黄岛区的社区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早已是一面旗帜,成为首批升级到示范区的实验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扩展阅读】

  武汉市桥口区荣华街中山社区是一个新建小区和旧城区交叉的混合型社区,社区成员结构复杂,社区基础条件差异比较大。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要求也越来越高,仅靠居委会有限的管理力量和传统的管理模式显然难以提供完善的服务。

  针对这一实际,中山社区采取“三步走”的办法,创造性地探索出了一种“社区内分小区、小区内建自管会”的自治模式。第一步,因地制宜,科学划分社区自治单元;第二步,分类指导,积极培育社区自治组织;第三步,理顺关系,全面规范社区自治机制。

  经过了“三步走”的尝试,中山社区居民自治体系进一步完善,基层自治呈现出活跃积极的局面。中山社区先后荣获了省级“和谐社区”和“充分就业社区”、市级“志愿者服务先进集体”和“示范五好社区党支部”等称号。

  【就事说理】

  我国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也是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的过程。

  社区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

  (一)将提升居民社会福利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目标。简单地说,社会福利体系由社会保障、社会工作、社会服务以及公共福利和社会支持网络五个子系统构成。“黄岛模式”就是以社区服务为核心,通过为居民提供各项基础公共服务来构建社会福利体系,以实现社区建设的重要目标。

  (二)以社区居民参与作为社区建设的平台。居民是社区建设的主体和动力源泉,只有社区居民广泛、直接地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才能逐步培育居民的社区归属感、认同感和现代社区意识,使社区自身的各类资源得到最有效的整合与最充分的利用,从而推动社区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

  (三)巩固社区自治

  “社区的重建实际上意味着中国城市基层社会生活框架的重新构造……这种新的社会生活框架的核心是居民对社区生活的自觉参与和社区组织的自治。”社区建设是一项需要政府、社团和居民的共同协作以提高社区发展水平和生活质量、建立良好的社区内部人际关系、培养居民民主意识和自治能力的公共事业。中山社区采取的培养社区自治组织、建立自管会都是发挥居民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居民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此外,中国的城市社区建设应该重视非政府组织与非盈利组织的建设。政府包揽一切的做法不但会影响政府效率和政府形象,而且政府包办一切的做法不利于培养社区居民的责任意识和社区认同感,从而不利于社区建设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