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诊所创新运行项目荣获国家级优秀奖

作者: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2015-09-10       来源: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法律诊所创新运行项目荣获国家级优秀奖

李婕妤、李慧

 

金秋送爽,硕果累累。在我校举办的2014-2015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由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法学1302班同学们经营的法律诊所创新式运行项目喜获国家级优秀荣誉。

回想一年走来,“还记得第一次社区法律普及的忐忑不安,还记得第一次回答问题的时候的结结巴巴,还记得筹备比赛时的焦头烂额,还记得筋疲力尽倒在床上错过了晚饭,还记得最后答辩的彻夜不眠。365个日日夜夜,项目组同甘,项目组共苦,项目组曾经一度想要放弃,却还是咬牙坚持。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终有回报。”组长刘明瑞如是感慨。

提起这份荣誉,项目组的指导老师——刘晓东老师和方仲炳老师功不可没。困难彷徨之时,刘老师领着项目组深入社区组织,与负责人谈妥各项事宜,使活动能够顺利展开;士气低落之时,刘老师一次又一次鼓励我们,撇下繁重的工作,与大家促膝长谈。在项目组因为取得一点成就而骄傲的时候,方老师在的贯彻了一贯的严格要求。两位老师的不懈鼓励和严格的督促下,项目组才能不惧苦难,一路向前。有机会不忘学生,有困难不畏险阻。项目整办过程中,不论何时,不论何事,刘老师都会参与进来,为一次次的大小会议提出他独特的见解。每一次活动中的负责的成员都在变动,刘老师却是永恒的风景!

刘老师作为指导老师,摒弃因循守旧的单纯提高法律诊所知名度的想法,独辟蹊径,打破传统的法律诊所校园授课、校园办公运行模式,丰富法律诊所日常活动内容,增加法律诊所办公、实践的灵活性,真正地把法律诊所办成了同学们加强法律实践,为周边社区人民排忧解难的优秀平台。

项目组进史各庄社区进行调研、选定合适的达成长期合作。协商一致后,确定活动内容包括进行法律宣讲,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整理被咨询的问题,分析居民常见的法律问题,制作有针对性内容的法律知识小报。同时,继续丰富法律诊所在校园中活动,进行大学普法宣传,积极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等。法律诊所选定社区达成合作后,每组每周周六到服务社区进行法律宣讲,普及法律知识,记录法律问题,提供法律咨询。这一过程中,项目组成员3人一组,定期定组到社区开展活动。每次活动都会指定专门的记录员观察主讲人以及前来听宣讲的居民的表现,从中总结出优缺点,供每次社区法律服务后讨论使用。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宣讲,农民工师傅们纷纷表示学到了很多,在宣讲时也会主动提出一些问题与项目组交流,法律意识得到了提高。

 

项目组正在为居民普及法律知识

校外进行社区活动的同时,项目组也在校园内进行了普法宣传。2015年5月,项目组举办了第一届“维京杯”法律知识竞赛,面向全校的非法学专业学生,活动取得了同学们的大力支持。活动开始宣传后,同学积极响应项目组参加报名,共有近百名同学参加了初赛,最终有十名同学进入复赛并获得了一二三等奖。本次活动结束后,有一些同学给项目组发来短信,感谢项目组提供了这样一个让他们了解法律,提高法律素养的机会,希望项目组能够多办这样的活动。

获奖者与维京律师事务所代表合影

本次活动项目结题后,项目组依据校内校外的不同工作完成了论文两篇,分别是《试论如何树立在校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浅谈法律诊所与志愿组织的联合》。其中提到,法律诊所要进一步发展,在校园内,不能只是被动提供法律服务活动,等人来咨询,也要主动去宣传、普及法律,丰富自己的活动形式,校园法律知识竞赛、校园模拟法庭表现都是很好的普法形式。在校园外,要提高灵活性,不要局限于校园办公室,要流动办公,深入社会之中,深入居民之中。

在国家依法治国,建设新型法治国家的旗帜下,在学校、院系各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优秀的指导老师帮助下,法律诊所必将进一步发挥它的巨大影响力!